“你喜欢听什么?”
“我喜欢蓝调,古典
流行 还有一点说唱。”
“你怎知道我问的是音乐。”
“因为此时你正戴着耳机。”

在校园里,无论上课途中还是下课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大把走在路上又戴着各式各样耳机的同学们,虽然不知道那小小的一方里彼时正振动着怎样的花火,但是从佩戴者脸上不难看出两分放松,三分惬意。歌曲如水细淌在你我耳边轻吟,我们的情绪也同时沉浸在曼妙的旋律中,如痴如醉,被歌词内容的起起伏伏牵引着心,时喜时悲。这便是音乐的魔法,音乐是人类不能缺少的语言,也是人类灵魂的升华。从原始人不断抗拒自然界的威胁以及漫长的艰苦劳动中提炼出最早的节奏,到现今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简直就是一个文明的奇迹。
蓝调
蓝调(Blues)是福音及摇滚的源头,起初只是美国早期底层人民抒发情绪时所吟唱的12小节曲式,演唱或演奏时大量蓝调音的应用,使得音乐上充满了忧郁及沉闷的感觉。蓝调以歌曲的形式缓缓陈述内心感情的表现方式,与当时上层社会的音乐截然不同。它通常以提琴或班乔琴演奏,在越来越多的听众和创作者的共鸣中也诞生了著名的“蓝调精神”。蓝调精神指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层次,蓝调精神只用来概括这样一群人——为了享受精神的富足而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物质财富,虽然只是形式上的精神主义者,但在现实中是不折不扣的物质主义者。仿佛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悲惨的生活 ,蓝调音乐很着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原创性或即兴性,嘻哈文化又与其相仿,注重享受自由的快乐,而二胡的音律又有独特的悲伤;简单概括来就是“用嘻哈的蓝调精神来过二胡一样的生活”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古典乐
当中国古典音乐随着弦音震动缓缓流淌而出的一刹那,好似我们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到空气中流动的高山流水、嫩竹冬雪,如绫罗绸缎舞动的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精神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这便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纵有千言万语的华丽辞藻也难以言表它的秀美辽阔。在国外,古典音乐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而我们接触的最多的古典音乐作品更多的还是本国传承下来的精神瑰宝。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汉宫秋月》《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等。单单听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听曲遐想,仿佛给你我的衣襟上别好晚霞,于余晖中牵着老马在自己的一方小小天地里悠然散步。

民谣
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爱情、战争、工作,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民谣虽小,但很容易从中窥见世道人心,因为它可以反映一时的社会风尚和舆论趋向。《诗经》中的《国风》,不妨看作我国第一部经过艺术加工的民谣专集。除此以外,散见于各种书籍中的民谣代代皆有,例如:“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还被汉代司马迁引用在他的著作中,可见民谣早就引起了专业作家们的注意。而现代民谣则是音乐故事与生活的亲切契合,抒发着歌手的内心精神世界,很容易与听众引起共鸣。

流行乐
流行音乐,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照汉语词语表面去理解,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从根本上讲,最开始的流行音乐应该从19世纪美国工业文明的兴起说起。那时大批农业人口进人城市,构成一早期的产业队伍,城镇市民的结构产生变化。来源于市民阶层中的新文化代表就是早期的流行音乐。那个时代,反映怀念故土,眷念家乡生活的通俗音乐作品,正好表达了远离家园而来到陌生环境求生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纯朴的思想感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经历了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生活的同时也促使音乐的长足发展。

坦白来讲,我们在时光里踱步,在人来人往纷纷扰扰里负重前行,在人山人海千人千面里大家都一样。生活虽然不是一页田园诗,没有水流山黛、长桥短亭,但有了音乐,就有了旋律赋予我们短暂的淡然与轻松,特别是在忙碌过后戴上耳机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的时刻,压力与烦恼瞬间一扫而光,无论是沉吟顿挫的布鲁斯蓝调还是热烈奔放的摇滚说唱,无论是漫卷细皴的民谣还是烟雨细撒江南的中国古典,在人类的旋律宝库中总会有使你忽觉故知新遇的惊喜,总会有一曲让你如沐春风,在不知不觉轻轻吟唱里成为靓丽的心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