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效国我也曾立下志向,为报民我熬过十年寒窗。为效国行千里东奔西荡,为报民我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日落西山月上东墙……
——《血溅乌纱》

台上水袖翻飞,台下宾客满堂,这大概便是大家脑海里谈到戏曲的第一印象。可是,大概有很多人说不出来戏曲的五大剧种分别为何,甚至连几个经典曲目也列不出来。在这个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碎片化时代,昔日里雅俗共赏的戏曲逐渐陷入发展困境,传承后继无人,受众大量流失,除了爷爷奶奶辈的,又有多少还喜欢戏曲文化呢?
而就在2021级电子商务专业,有一个叫陈春阳的男孩,在大多数人追随流行趋向的时候,他本人已经自学了豫剧的唱腔和妆造,成为了豫剧的忠实爱好者和推广者。
幼时渐起学习心,为之辛苦为之甜
很多人小时候都是期待过庙会的吧,“熙熙攘攘人如云”,可谓极尽热闹。玩累了,就坐在爷爷奶奶的膝盖上,一起看露天戏台上行腔酣畅的戏剧表演,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或是凄婉伤感的《白蛇传》,亦或是血气方刚、荡气回肠的《南阳关》……“没有谁生来就喜欢什么,我与戏曲结缘是因为爷爷奶奶,二老喜欢看戏,也会时不时地哼唱,耳濡目染下,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后来呀,就自学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戏曲服装,化妆等各种美学,从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如今的驾轻就熟,虽然不能和专业的戏曲演员比,但我自己已经十分满足了。”

面涂油彩着戏装,字正腔圆把剧唱
疫情封校下的大员工可以做些什么呢?跳广场舞、开演唱会、舞狮表演或是着戏服唱一曲豫剧?
“那天唱的是豫剧唐派名剧《血溅乌纱》,这出戏讲的是巡按错判命案,遂真相大白,最后拔剑自刎以身徇法。我个人很喜欢这一出戏,而巡按身上清廉重法、勇于担当的精神也是我所向往的。”陈春阳说道。
表演时他脸上的妆是用油彩绘的,难清洗、伤皮肤,精致复杂的妆容背后,是他忍受脸部皮肤不适,多次练习才有的纯熟。


尽绵薄之力,扬戏剧荣光
当被询问到学习戏曲的经历时,陈春阳十分干脆的说:“我不是专业的戏曲生,没什么复杂的经历可讲,比起专业的戏曲演员,我所经历的委实算不得什么。戏曲是我的爱好,但以后我从事戏曲行业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操场上那次表演,我也算小火一把,但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戏曲文化的魅力真的很大,需要我们年轻人去发现,去了解,它值得我们的热爱,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几百年来的文化精华,是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我会继续努力,把这份热爱坚持下去,为戏曲文化的发扬光大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近几年,国家也尤为关注传统文化复兴与创新,不论是对戏曲人才培养还是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无一不在彰显着国家对戏曲复兴的重视。戏曲不单单是一个名词,它是是时代的记忆与沉淀,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

时下流行的国风音乐里,采用戏腔唱法的歌曲也特别受年轻人喜爱,既然封校出不去,就趁这个机会通过多多关注一下传统文化吧,不妨先从“听一曲梨园戏,观一折名唱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