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前的你
最近听说过这句话吗?
在一个人人都网抑云
emo的时代里
没点精神压力方面的困扰
似乎都显得不合群了

是的
现在的年轻人
已经不说“丧”了
也不说悲伤
我们越来越经常的
把emo放在嘴边

它可以发生在
任何时间、任何场景
当那些不明所以的失落与伤感
以各种无法预料的方式
闯入城市年轻们孤独的心
而我们能说的只有一句
“我emo了”

接下来
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
什么是emo叭

emo是emotional hardcore[情绪硬核]的缩写,也是摇滚乐的一种类型。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轻人用激昂的电吉他,架子鼓包住自己迷茫的内心。音乐风格较为激昂、暴力,主要在于释放情绪与对商业化社会的不满。
看到这里
可能大家对emo
还不是很理解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
来具体了解一下叭
01.不是情绪的emo
如今,emo逐渐超出音乐的范畴,成为丧、忧伤、抑郁的代名词。“emo”的出现,仿佛修筑了一个巨大的房间,当你使用它时,便在房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似乎绝大部分不是来自于情绪上的emo,只不过是让我们找到了新的身份认同标签。
当身边人频繁使用“emo、yyds、绝绝子”时,我们很难将自己撇清。这可以说是从众,可以说是迫于社交压力,但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适应的生存策略——尝试新事物,尝试融入环境和集体,为自己提供一种低成本的社交方式。
02.有emo就够了吗?
在大多数情绪理论中,情绪被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一般在十分钟左右,复合情绪则更多。
心理学家C.E.lzard认为,基本情绪可被分为: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责。
当基本情绪相互组合,或者与不同的内驱力、认知方式组合,就会产生复合情绪,比如:愤怒、厌恶、轻蔑的组合叫作“敌意”;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的组合叫作“焦虑”。
而有些组合太过复杂,无法用一个词语进行命名。随着基本情绪强度不同,复合情绪又会产生更多变化,所以就构成了我们庞杂的情感体验。
显然,emo是一种“超级”复合情绪,包容了很多体验。没有人说的请emo指的究竟是什么,但每个emo的人都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部分。
当我们在网络上搜“emo”,就会发现人们emo的理由数不胜数...
有人说“孤独了很久”,说自己已经不emo了,因为已经无时无刻不在emo之中;
有人说“是对内卷的绝望”。作业太多,任务繁重,同学们都在与时间赛跑式的学习,拦在我们面前的困难看起来像是一道鸿沟,可能会感到疲倦、无助、甚至是对自己的失望和对未来的焦虑,便开始怀疑自己做的一切是否有意义;
有的人什么都没说,发了几张自拍照,配字“emo”一下,可能是想表达:我想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emo”提供了一种经济快捷的共情方式,使我们不需要投入太多便可收获一种广泛的情感归属体验。即便是这样,我们就会小心翼翼地掩藏了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03.认清心中的emo
当我们无法具体表明自己的心理感受时,这是便产生了探索心理的过程--情绪澄清。
“情绪澄清”是个体情绪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家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中会有这样几个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我认清情绪。就围绕事情而言,首先弄清前因后果以及自己在事情当中的表现,通过语言和行为可以大致得出当时的内心的情绪。
04.拒绝精神内耗
科学家早就发现,运动能舒缓郁闷,改善心情,因为它能刺激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像是脑内啡、血清素和多巴胺。所以说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你还不打算行动起来吗?
其实自我缓解情绪的方法我们都知道,但是合适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考虑寻找他人帮忙,要记得,自己不是超人。找出事情的优先级,把事情简化,也是舒缓情绪的好办法。
心理学家约翰·詹姆士说过“如果你不开心,唯一能变开心的方法是,开心地坐直身体,并装成很开心的样子说话和活动。
如果可以,进行一次短暂的旅行吧,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与人,只要愿意,任何人事情都不是虚度时间。
看过小编为大家
准备的这些内容后
相信大家已经很了解
emo了

最后
小编希望大家可以
拒绝emo
积极地面对生活吖
好啦!
本期分享到这就结束啦
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万博man体育 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