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师者说 | 时间、效率、耐力——铸就考研成功

时间:2022-07-21  浏览:

万博man体育经济学科教中心 王巧玲

自从2020年春季参与升学导师工作,一晃两年过去了。这期间,有收获也有失落,有喜悦也有担忧,为了更好的践行“以员工为中心”的承诺,积极响应学校的升学政策,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对这两年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这两年的工作体会和思考。

一、什么样的条件有利于考研?

什么样的条件有利于考研?最近几年,“考研”成了一股热风,在有的专业中一半甚至70%的员工打算考研,这是不现实也是不理性的。因为相当一部分员工看着别人考研,我也考,跟风现象严重,对自我的评价不够客观,自然而然成为“陪考”、成为“炮灰”,或者不能坚持到底、半途而废。根据这两年我教授大二、大三的课程,基于对员工的了解,有这些特质的员工有利于考研。

01 考研意愿非常强烈

在我们的员工中,有一部分员工考研意愿非常强烈,迫切需要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迫切想在学历上提升自己,并且付出了行动。据我所知,2022年经济学科教中心上岸的13名员工中,有4名员工在大三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准备了,数学和英语在大三第一学期就复习了好几遍,并且已经刷题,这样的员工,抱着考不上不罢休的意念,是升学体系中难得的“好苗子”。

02 高考发挥失常

一些在高中比较优秀员工,但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入理想的高校。这些员工其实基础相当不错,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很好,学习的念头非常强烈,但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可能不太好,这些员工需要鼓励、树立目标和信心,这些员工其实是考研的“好苗子”。

03 英语和数学基础比较好

根据私下的了解,我们现在的本科生,高考的时候要么数学低拉后腿了,要么英语低拉后腿了,而这两门课程是经济类学硕专业必考的课程。这几年考取经济类学硕上岸的员工,高考数学和英语成绩基本在100分左右。员工的基础非常重要,数学基础不好可以避开,但英语在考研中是一定要考的。

二、复习如何才能坚持下来?

目前的考研难度,不亚于高考,考研人数逐年攀升,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考研复习和高考又不太一样,高考是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员工在一块学习,老师教、员工学,各种摸底考试;考研复习不一样,更多的是单打独斗,一个人、几本书、一台电脑;往往会出现员工复习着,坚持不下来,学不进去,没有了恒心,怎么办?就是报名之后,弃考率也不低。

01 找个榜样,树立信心

从最近几年全国的报录比看,7个报名员工中可以录取2个,录取率不到30%。虽然竞争激烈,但要帮助员工树立信心。很多时候我们去干一件事儿,不是因为坚持了才成功,而是坚信可以成功,才努力坚持!考研也一样,树立信心,找准榜样,合理定位非常重要。老师需要帮助联系上岸的学长学姐,了解他们的四六级过关情况,了解他们的复习时间、复习规划、复习资料使用情况等等,让员工觉得我和他(她)基础差不多或者比之还要好,别人能够上岸,那我也可以!有了信心、就有动力,有了目标、就有行动。今年我对经济学科教中心上岸的典型员工提出要求,让他们写复习心得总结(开始时间、各科目的复习方法、有何经验、如何少走弯路等),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作为参考。

金融学硕复习总结

农学专硕复习总结

教育学专业复习总结

02 教师监督引导

之前的考研指导,一般都是初试成绩出来后,联系比较频繁,指导员工复试或调剂之类的。这样做的重大缺陷就是:相当一部分员工复习没有坚持下来,完全弃考或一些科目缺考,给我们的考研工作带来了重大教训。

今年在学院和中心的要求指导下,我们转变工作方式。从暑期开始,做到一周一汇报,对自己指导的员工本周复习情况、心理状态了如指掌,发现员工复习进度滞后或复习方法不当的情况,及时沟通指导。

2022年暑期跟踪员工复习情况

三、怎样让员工能上岸?

我们之前的考研指导,是员工自己选学校选专业,导致一些员工定位不清晰,选择目标过高、后期复习的时候压力大,迷茫困惑有的甚至放弃。如何结合自身条件来选择学校非常重要,因为考研和高考不一样,考研是主动选择,“非成即败”。2022年全国考研上岸率不足30%,而高考毛录取率已接近80%。当然高考想上岸“985211”院校难度也不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研的压力或许更大一些。

01 导师和员工商议报考院校、专业

研究生预报考是在考试当年的9月份,而员工在当年3月份要拟定报考学校和专业,从而才能确定复习科目。导师要根据员工意愿筛选合适的学校,根据往年经验,普通一本、双一流或者211排名靠中后的高校都可以报考,但985院校大部分自主划线、分数线较高,个别院校还排斥二本、三本考生,不建议员工报考。

导师还需要搜集员工意向学校往年考试的分数线,从而评估录取的难度。比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硕,普通一本院校很多过了国家线就能录,但双一流和211却不然。今年有个员工想报河南大学的应用经济学,经过打听,河南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2022年录取分数线375(比国家线高15分),通过往年考取研究生的员工反馈,温州大学过国家线就能录取,而且第一志愿录取还有奖学金,从而奉劝员工报考温州大学。

02 暑期辅导,树立信心

之前的复习,员工单打独斗,报考学校也非常盲目随机。2022年我们做出调整,学院暑期针对考研员工进行了线上课程辅导。公共课暑期有政治班、英语班,专业课暑期有社会工作、马克思、法律、管理类专业实验班,实施网格化管理,对员工进行考核测评。员工情况一周一汇报,一周一总结,使员工复习状态在线,公共课、专业课培训和模拟使员工找出复习薄弱方面,提高复习效率,全力备战,树立信心。

03 复试+调剂同样重要

国家线出来之后,大概率知道自己能不能复试或者需要调剂。这段时间,员工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心理压力很大。指导老师一个员工一个员工的了解具体情况,帮助员工查询自己所在专业的排名,结合往年的录取情况,综合评价员工的录取机会。对分数线比较理性的员工,指导他们准备复试,强调复试的重要性。这两年基本都是线上复试,导师需要给员工查阅线上复试注意事项,专业课和英语口语的准备要求等,让员工不打无准备之仗,争取复试取得好成绩。第一志愿录取机会不大的,给员工筛选提供调剂信息。在这期间,要好好给员工做思想工作,比如有的员工不想去B类地区,想要二战,我们的原则是“能走则走”“能上则上”,因为“二战”或许竞争更激励;有的员工调剂只能选择“非全制”研究生,思想波动也是非常大,比较纠结,导师要结合员工家庭情况、员工意愿进行指导,最终希望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四、经济类专业员工考研反思?

能指导员工考取研究生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员工通过四年的学习,考取了研究生后,员工的学业有所收获、个人成长也得到提升。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在学校大力改革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指导下,我们的升学课程体系也需要改革。

01 加大对数学课程的投入

这两年经济类专业的员工考研,很多喜欢避开数学,考马克思、会计、行政管理、教育学、社会工作等专业。其实,经济类专业员工如果考本专业,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只要过了国家线,基本都有学校上(有些普通一本学校出现名额招不满的情况),而这两年法硕、会计专硕竞争又非常激烈,上岸很难。我们应该看到经济类专业考研的优势和劣势,突破了劣势,就是突破了短板。以后的升学体系课程,从大一就要培养员工的数学学习能力,加大对数学课程的投入力度。

02 计量类课程很重要

据对这两年考取经济类专业员工的交流,本科的时候哪些课程比较支撑研究生学业?员工反映计量类课程太重要了,虽然考研的时候不考,但后续的研究、写论文都要用到。SPSSR语言、EviewsStata软件都要懂,庆幸的是,我们这两年的课程改革,开设了ExcelSPSSEviews课程。相信在老师和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升学类课程会越上越好,我们的员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